SERVICE PHONE

363050.com
AGyule AG娱乐
你的位置: 首页 > AG娱乐
AG娱乐官方直营平台真人视讯返水高首存送88元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2018年度部门决算

发布时间:2025-10-07 01:23:18  点击量:

  AG娱乐,AG真人,AG平台,AG旗舰厅,AG视讯,AG娱乐平台,真人视讯平台,首存送彩金

AG娱乐官方直营平台真人视讯返水高首存送88元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2018年度部门决算

  纳入2018年度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独立核算单位共8个,全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包括院机关、农业研究所、蔬菜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草业科学研究所、水产科学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是集农牧业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农畜产品研发、科技合作交流、农牧民科技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按照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西藏特色农牧业发展对科技的要求,研究集成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有效支撑西藏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2)针对西藏农牧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科技问题,组织开展科研攻关。

  (3)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并示范推广国内外农牧业科技先进实用成果。

  (4)开展农牧业科技开发和技术咨询,参与全区重大农牧综合开发项目中技术论证。

  (6)协助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全区农牧科研领域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主要从事农作物基础应用研究、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增产增效技术、农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农田生态环境整治技术、推广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技术,农田病虫草害生物防治与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科技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保障。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是集蔬菜花卉技术研究、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蔬菜花卉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按照“科教兴藏、科教兴农”的战略和发展方向,研究适合西藏高原气候特点的名优特蔬菜品种的栽培,针对全区农牧民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开展科技开发和技术咨询,参与全区重大综合开发项目中有关的技术论证等工作。

  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是全区唯一集畜牧、兽医于一体的自治区级科研机构。主要面向自治区畜牧业生产的需要,从事畜禽良种培育、家畜生产技术、兽药及兽医诊断和疫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改良以及咨询服务工作。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是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田土壤理化研究、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我所以“科学、公正、高效、廉洁、服务”的工作作风,以面向市场、质量第一,为社会提供公证、准确、科学数据为己任,承担了农业部、自治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为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为规范市场,打假治劣,维护稳定、长治久安、引导消费,服务企业做出了应有贡献。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是经西藏自治区编办藏机编发【2012】99号文件批复成立的,以研究草地、草场及家畜营养等平衡、有序、高效发展的技术创新;加强优质高产牧草品种选育、草地恢复与重建、饲草料高效栽培、优质草产品加工与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为主要职能,为西藏特色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是经西藏自治区编办(藏机编发〔2012〕99号)文件批复,于2012年9月17日在农业研究所原土壤肥料研究室和耕作研究室的基础上整合组建而成的专业研究机构,研究所肩负着为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重任。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是经西藏自治区编办藏机编发【2015】62号文件批复成立的,以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高原特色水产资源,保护、改善、调节、提升水产资源环境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为我区制定水产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1、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机关内设处级机构6个,包括办公室、政工人事处(机关党委)、计划财务处、科研管理处、国际合作交流处、产业技术开发处。

  2、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内设科级机构11个:办公室、政工人事科、计划财务科、业务管理科、果树研究室、小麦室育种栽培研究室、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室、青稞育种栽培研究室、农业综合开发研究室。

  3、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内设机构科级11个:办公室、政工人事科、保卫科、计划财务科、业务管理科、育种研究室、栽培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花卉研究室、蔬菜科技推广站、实验基地管理科。

  4、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内设科级机构8个:办公室、业务科、农业生态环境检测研究室、农畜产品质量检测研究室、微生物与转基因检测研究室、农业标准化研究室、农药残留检测研究室、质量控制与农产品风险评估研究室。

  5、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内设科级机构9个: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业务科、畜牧室、兽医室、牦牛中心、曲尼帕综合试验基地、保卫科。

  6、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内设科级机构6个: 综合办公室、业务科、牧草品种选育研究室、草地恢复与重建研究室、饲草料高效栽培研究室、优质草产品加工与高效利用研究室。

  7、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内设科级机构6个:综合办公室、业务科、土壤肥料、耕作栽培研究室、农业环境工程研究室、高原农业生态研究室。

  8、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内设科级机构4个:综合办公室、水产物质资源研究室、繁育与健康养殖研究室、鱼病防治研究室。

  2018年我院总收入为30,933.12万元,主要是财政拨款收入。其中:财政年初预算安排23,930.48万元、本年追加7,002.64万元(包括“三区”人才科技人员专项、基本建设项目、智慧水利项目、农牧民培训费、供养加湿试点工程、车辆保险、中央引导地方科技条件专项资金、职工周转房维修资金);2018年收入比上年减少1,023.00万元,下降3.2%,主要是基本建设项目投入减少。

  2018年度我院总支出27,862.64万元,主要是财政拨款支出。比上年增加2,302.13万元,增长9%,主要是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增加。

  年末结转数为14,179.4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结转46.68万元,行政事业类项目结转3,534.25万元、基本建设项目结转10,598.53万元。

  2018年度我院收入合计为30,933.12万元, 主要是财政拨款收入。其中:

  206类科学技术支出1,726.0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1,064.60万元,增长188.55%,主要是增加2018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

  208类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35.79万元,比上年度增加15.71万元,增长1.11%,主要是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增加。

  213类农林水27,234.25万元(包括行政运行2.96万元、事业运行13,472.66万元、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7,233.45万元、农业生产支持补贴160.00万元、农业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2,047.00万元、其他农业支出3,664.10万元、农田水利654.08万元),比上年度减少2,737.20万元,下降9.13万元,主要是基本建设项目投入减少。

  2018年度我院支出合计27,862.64万元, 主要是财政拨款支出。其中:

  206类科学技术支出937.32万元(包括基础研究467.52万元{基本建设项目}、应用研究18.63万元、科技条件专项37.52万元、其他科学技术支出413.65万元),比上年度增加102.01万元,增长12.21%,主要是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增加。

  208类社会保障和就业1,471.63万元,比上年度(1,374.92万元)增加96.70万元,增长9.03%,主要是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增加。

  213类农林水支出25,011.64万元(包括行政运行2.96万元、事业运行13,404.64万元、科技转化推广与推广服务3,115.43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31.34万元、其他农业支出6,399.27万元,农业生产支持补贴147.54万元、农业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1,910.46万元,比上年(23,059.28万元)增加1,944.78万元,增长8.43%,主要是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增加;

  221类住房保障支出442.05万元,上年无此项预算。主要是职工周转房维修。

  206类科学技术支出937.32万元(包括基础研究467.53万元{基本建设项目}、应用研究18.63万元、科技条件专项37.52万元、其他科学技术支出413.65万元),比上年度增加102.01万元,增长12.21%,主要是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增加。

  208类社会保障和就业1,471.63万元,比上年度增加96.70万元,增长9.03%,主要是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增加。

  213类农林水支出25,011.64万元(包括行政运行2.96万元、事业运行13,404.64万元、科技转化推广与推广服务3,115.43万元、其他农业支出6,399.27万元,农业生产支持补贴147.54万元、科技转化推广与推广服务{基本建设项目}6,159.73万元),比上年增加1,944.78万元,增长8.43%,主要是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增加;

  221类住房保障支出442.05万元,上年无此项预算。主要是职工周转房维修。

  1. 科学技术(类)基础研究(款)重点实验室及相关设施(项)支出467.52万元,主要用于农业部藏区青稞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农业研究所农业有害生物观测站、蔬菜研究所果树观测站建设。

  2、科学技术(类)应用研究(款)社会公益研究(项)支出18.63万元,主要是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

  3、科学技术(类)科技条件与服务(款)科技条件专项(项)支出37.52万元,主要用于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

  4、科学技术(类)其他科学技术支出(款)其他科学技术支出(项)支出413.65万元,主要用于2018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支出。

  5、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项)支出1,471.63万元,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

  6、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支出25,011.64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农科院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和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等项目支出。

  7、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行政运行(项)支出2.96万元,主要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设备购置。

  8、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事业运行(项)支出13,404.64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农科院系统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和开展专项业务、信息网络运行费等项目支出。

  9、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项)支出3,115.43万元,主要用于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等支出。

  10、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支出31.34万元,主要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支出。

  11、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农业生产支持补贴(项)支出147.54万元,主要用于农作物良种及生产补贴。

  12、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农业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项)支出1,910.46万元,主要用于青稞、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开发技术研究。

  13、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其他农业支出(项)支出6,399.27万元,主要用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渔业资源繁育基地建设、水产科学研究所科研实验楼建设、国家青藏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圃项目建设、西藏野生菌保育与菌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农牧民技能培训等支出。

  14、住房保障支出(类)城乡社区住宅(款)公有住房建设和维修改造支出(项)支出442.05万元,主要是用于院机关、畜牧研究所周转房维修改造。

  我院2018年度“三公”经费支出总额为196.77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23.0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57.21万元,公务接待费16.56万元。

  公务用车购置预算数为23万元,上年无此项预算,主要是2018年追加的水产科学研究所公务用车购置。

  2018年度我院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预算数为178.73万元(其中年初预算数为138.21万元,追加车辆保险40.52万元),决算数为157.21万元,未超预算指标;与上年决算数(179.05万元)相比,减少21.84万元,下降12.20%。主要是2018年年初预算安排数比上年减少。

  3、公务接待费:年初预算数为43.36万元,本年决算数为16.56万元,未超预算指标;与上年决算数(43.36万元)相比,减少26.80万元,下降61.81%。主要是2018年我院接待内院所、专家批次减少。

  我院系统本年末车辆保有量为47辆,比上年减少1辆。主要是水产研究所根据藏财农指[2018]23号购置一辆公务用车;农科院机关、畜牧兽医研究所根据藏财资批复[2017]26号各报废1辆车。

  本年度全院8个单位共接待区内外有关专家和领导87批次,达1450人、2017年接待区内外有关专家和领导122批次达1379人,比上年人数增加71人。

  本年度培训经费预算合计52.69万元,决算数45.84万元;2017年培训经费预算35.50万元,决算数28.36万元。本年培训经费较上年增加17.48万元,增长61.64%;主要是我院系统财务人员参加财政厅举办财务会计人员所产生的培训费用等比上年有所增加。

  (一)2018年我院(含下属单位)履行一般行政事业管理职能、维持机关运行,用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行政事业经费,合计数为14,879.2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4,245.77万元、一般行政事业运行管理项目支出633.46万元。

  行政事业经费由基本支出和一般行政事业运行管理项目支出两部分组成。我院基本支出14,245.77万元,包括两部分:

  1、人员经费支出12,432.98万元,具体包括工资2,041.78万元、津贴及奖金6,162.90万元、社会保障缴费2,159.32万元、住房公积金916.94万元、医疗费0.24万元、其他工资福利支出1,151.80万元、抚恤金52.03万元、生活补助159.48万元、救济费17.71万元、医疗费5.84万元、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50.26万元。

  2、公用经费支出1,504.15万元,具体包括办公费49.12万元、水电费57.27万元、邮电费50.46万元、取暖费255.15万元、差旅费282.87万元、维修维护费19.08万元、培训费45.83万元、公务接待费15.56万元、工会福利经费167.26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57.21万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402.94万元。

  一般行政事业运行管理项目支出633.46万元,主要包括主要包括西藏农口院士工作站工作经费、机关党建工作经费、“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经费。

  本年度我院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数为1,369.66万元,全部为财政拨款。其中货物类816.83万元,包括科研实验仪器专用设备及办公设备采购;工程类528.41万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类 24.42万元,主要是我院的车辆保险。

  本年度我院政府采购项目支出数为734.79万元,其中货物类242.39万元,包括科研实验仪器专用设备、实验耗材及办公设备购置支出;工程类473.38万元,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服务类19.02万元,主要是我院的车辆保险费支出。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车辆47辆,主要是一般公务用车;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3(套)、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2(套)。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我院制定了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18〕34号文件的实施措施,组织院属各研究单位科研管理及财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其目的为优化当前预算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我院为全额拨款型事业单位,故将所有财政预算支出纳入绩效管理,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为我院科研工作取得预期成效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推进我院实施各类项目卓有成效,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参照《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预〔2018〕167号)、《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藏财预〔2018〕274号)和《西藏自治区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藏财预〔2017〕75号)等法律法规,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制度是一种准则,也是种法令,流程即做事的先后秩序。“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制度与流程规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管理体系的落地,离开制度与流程,最终结果是随意而为,管理混乱。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注重过程管理,更要注重结构,需要强调绩效沟通,让员工成为绩效考核的主体,方可让绩效考核深入人心。

  我院科研管理处和计财处每年对项目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对绩效目标实施情况、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对项目设定的产出、成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进行全面审核。

  我院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同时,我院也建立了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跟踪机制,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政策、项目暂缓实施或停止预算拨款,督促及时整改落实。

  我院结合预算评、项目审批等,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加强基建投资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要要件。财政部门要加强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审核,必要时可以组织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绩效评估,审核和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院研究范围较广,研究方向多,这就促使我院必须建立分行业、分领域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结合西藏及我院实际情况,结合种养殖业的生产需求,在充分调研与深入分析当前绩效考核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团队的绩效评价体系,将科研活动中的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相结合,进行科学、合理、公平的绩效评价。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有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夯实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基础,每年我院组织全院科管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知识专题培训。授课专家对预算绩效管理原理、实操、案例以及绩效评价报告撰写等进行了讲解,并对前期部门支出绩效填报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经过针对性培训,有利于增强我所的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营造了全方位重视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理念的优良环境。

  依据农科院工作安排,我所定期上报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信息,并在我院官方网站上公布,接受全院干部职工和社会人员的监督,有效提升了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在加强预算编制环节的基础上,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和执行结果评价,将对财政监督渗透到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

  每个预算年度结束后,由我单位财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单位决算工作,集中时间开展一次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查活动。主要内容是对照年初预算确定的项目绩效信息,重点审查资金是否符合规定支出范国;预算执行进度是否及时,合理:部门单位是否究成年初确定的预算效目标等。

  对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自评和项目核查,同时将评价结果反愤给相关支出项目组,促进加强支出管理和下年度预算审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上交区财政相关部门。

  组织绩效自评和绩效跟踪监控,对发现的间题及时改进,加强评价结果与项目资金安排的衔接,对下一年度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提高了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我院纳入财政预算绩放评价的行政事业类项目和科研类项目均按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设定,符合自治区相关部门确定我所的职责,符合部门制定的中长期规划;这些项目预算申报文本内容完整具体,指标设置清晰,可量化、可操作、可检查、可考评;具体分析了绩效目标完成和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运行保障效果、可持续影响等情况;绩效目标匹配合理,符合客观实际,均能在一定期限内如期实现。

  2018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涉及扶贫项目资金1,191.08万元,共四个项目:

  (一)《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藏财农指[2018]53号)项目资金247万元;

  (二)《良种繁殖与推广补贴》(藏财预指[2018]001号))项目资金160万元;

  (三)《2018年第二批农牧民技能培训资金》(藏财农指[2018]45号)项目资金130万元;

  (四)《西藏农作物科技创新基地灌溉自动化智慧水利》(藏财农指[2018]91号)项目资金654.08万元;

  项目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加强以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高原特色水产资源,保护、改善、调节、提升水产资源环境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为我区制定水产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项目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19人,其中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6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2人、硕士8人,本科4人。有冷水鱼高效养殖示范区3000 m2,冷水鱼繁育183 m2,具有开展示范性繁育试验和生产的能力,能够进行亲鱼蓄养、人工催产、鱼卵孵化、鱼苗培育和暂养。

  渔业资源增值放流项目为生态修复和检测项目。通过人工繁殖,繁育西藏土著鱼类280万尾,放流120万尾(3-125px),保留当年鱼苗10万尾,其中:尖裸鲤,孵化20万尾,放流2万尾;异齿裂腹鱼,孵化70万尾,放流30万尾;裂腹鱼,孵化40万尾,放流8万尾;裸裂尻鱼,孵化120万尾,放流70万尾;双须叶须鱼,孵化10万尾,放流2万尾;巨须裂腹鱼,孵化20万尾,放流8万尾。通过标记放流,检测放流效果。

  2018年度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拨付,于2018年12月全额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247万元。

  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项目使用资金总额0.78万元,资金执行率0.32%。

  该项目资金为财政预算内资金,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财务管理规定使用资金。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制定了内部财务管理规定,2万元以上计划外支出,5万元以上的计划内指出需上党委会。物品采购超过1万元需要三方询价。该项目资金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定,用于项目材料购置、雇工等。

  2018年度渔业资源增值放流项目所涉及的西藏土著鱼类繁殖、苗种培育、增殖放流等专项工作均通过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的检查验收。

  本项目属于国家生态补偿项目,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任务,项目组于2018年1月开始开展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1)2018年1月,完成准备工作:准备好车间平面槽、孵化框及室外鱼苗培育池等;

  (2)2018年2月,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繁育;收购亲鱼,并开始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繁殖工作;

  (3)2018年3-4月,尖裸鲤、裸列尻繁育;收购裸列尻亲鱼,并开始其繁育工作;

  (4)2018年4-5月,异齿裂腹鱼、裂腹鱼繁育;收购异齿裂腹鱼、裂腹鱼亲鱼,并开始其繁育工作;

  (5)2018年5-6月,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尖裸鲤、裸列尻、异齿裂腹鱼、裂腹鱼鱼苗培育;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18年6月-8月,回捕5次,其中4次有回捕到标记鱼。在河上、中、下游共计放流异齿裂腹鱼50.4万尾、裂腹鱼10万尾、裸裂尻97万尾、巨须裂腹鱼5万尾、双须叶须鱼5万尾、尖裸鲤1万尾,6种西藏珍惜特有鱼类鱼苗共计168.4万尾;其中标记鱼苗异齿裂腹鱼6.6万尾、裂腹鱼1万尾、裸裂尻9.2万尾、巨须裂腹鱼0.8万尾、双须叶须鱼0.8万尾、尖裸鲤0.2万尾,共计18.6万尾。回捕鱼异齿裂腹鱼4尾、裸裂尻5尾、巨须裂腹鱼1尾、双须叶须鱼1尾,回捕总数量11尾,总重量51.4g。回捕率异齿裂腹鱼0.06‰、裂腹鱼0、裸裂尻0.05‰、巨须裂腹鱼0.1‰、双须叶须鱼0.1‰、尖裸鲤0,总回捕率为0.06‰。

  3.积极开展西藏土著鱼类养殖技术培训。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18年8月23日在曲水县茶巴朗村成功举办以“加强西藏渔业养护,促进农牧民增收——异齿裂腹鱼及裂腹鱼资源现状及养殖技术”培训活动。区农牧厅张国权副处长,曲水县农牧局次仁德吉、刚组、土登扎西,区农科院水产所全体科技人员,茶巴朗村党委书记其加、村长阿旺次仁、村民代表,华中农业大学学生代表、西南大学学生代表及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财政安排本项目资金共计247万元,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按照年初项目工作计划,控制项目成本,2018年底完成既定目标,繁殖西藏土著鱼类鱼苗500余万尾,放流155余万尾(3-125px),保留当年鱼苗10万尾。由于项目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发放,于2018年12月下拨到水产科学研究所,年末资金使用率0.32%。

  2018年1月,完成准备工作:准备好车间平面槽、孵化框及室外鱼苗培育池等;2018年2月,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繁育;收购亲鱼,并开始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繁殖工作;2018年3-4月,尖裸鲤、裸列尻繁育;收购裸列尻亲鱼,并开始其繁育工作;2018年4-5月,异齿裂腹鱼、裂腹鱼繁育;收购异齿裂腹鱼、裂腹鱼亲鱼,并开始其繁育工作;2018年5-6月,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尖裸鲤、裸列尻、异齿裂腹鱼、裂腹鱼鱼苗培育;2018年6-9月,开展6次增殖放流工作,放流西藏土著鱼类155余万尾;2018年9月-12月,培育保留以上品种当年苗种10万尾。

  西藏土著鱼类繁殖、鱼苗培育、鱼苗放流等专项工作完成质量较好,均通过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的检查验收。

  项目实施对社会和生态的影响。项目的实施为最少10个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增殖放流保护雅江流域渔业资源促进我区社会和生态持续稳定发展。

  本项目预算批复的绩效目标值为247万元,申报目标渔业增殖放流总数150万尾,体长75px以上,评分为90分,达到90%-100%可评为优秀。由于项目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发放,于2018年12月下拨到水产科学研究所,年末资金使用率0.32%。

  2018年度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产出指标明确;数量指标:大于等于150万尾,实际放流苗种总数155万尾,因此项目数量指标评分为15分。

  质量指标:体长大于等于75px;实际放流鱼苗体长大于等于125px,因此项目质量指标评分为15分。

  时效指标:完成时间2018年12月;实际完成时间2018年12月,因此项目时效指标评分为10分。

  成本指标:鱼苗培育成本逐年递减5%;2018年鱼苗实际培育成本较2017年降低5%,因此项目成本指标评分为10分。

  社会效益:最少为10个村民提供就业岗位;项目实施过程中为13个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因此项目社会效益评分10分。

  生态效益:通过增殖放流保护雅江流域渔业资源;通过项目开展,增殖放流西藏土著鱼类155万余尾,补充了雅鲁藏布江渔业资源量,保护了雅江流域渔业资源,因此项目生态效益评分10分。

  可持续影响:探索并总结西藏鱼类繁育技术,为今后规模化繁育做铺垫;通过项目开展,形成《异齿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地方标准各一套,并通过立项论证,为今后规模化繁育奠定基础,因此项目可持续影响评分10分。

  项目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为:项目参与人员满意度大于等于90%;通过问卷调查,项目参与人员平均满意度92%,因此项目服务对象满意度评分10分。

  由于项目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发放,于2018年12月下拨到我所,年末资金使用0.32%,因此项目资金执行率评分0.032分。

  主要研究内容:建立优质青稞原种繁殖基地4760亩;建立优质青稞新品种“冬青18”一级种子田繁殖基地1500亩;生产一级种子119万公斤;生产二级种子52.5万公斤;培训农牧民452人次。

  考核指标:按照《良种繁殖及推广补贴》项目规范实施,做好了我区青稞良种繁殖及推广相关工作,提高我区青稞良种覆盖率,缩短生产上青稞良种更换周期,增加青稞粮食单产;缓解我区青稞生产良种供应率不足,生产上以粮代种、良种不良的现状;增加粮食总产、增加农民收入。

  2018年1-3月:进行原良种种子准备,生产物资的购买以及繁殖地块的选择和落实,并签订相关协议并开展农牧民产前培训;

  2018年5-8月:进行相应的田间管理及田间去杂去劣及农牧民产中技术培训;

  2018年11-12月:进行项目各项数据的整理,完成项目总结的编写和项目验收工作。

  项目组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组织得当,项目基本按照实施进度计划如期进行。并接受院所两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项目组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等额完成研究内容的各项指标,通过区农业农村厅组织的项目验收。项目实施过程也基本按照实施进度计划如期进行,并接受院所两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截止2018年12月30日,该项目累计支出147.54万元。资金执行情况公开透明,符合相关规定。

  良种繁殖及推广补贴经费管理,按照上级专管部门要求,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全部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专项资金单独进行核算。依照自治区财经政策管理规定,严格做到了专款专用,核算内容确保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实行以项目负责人审批专款,项目负责人不审批不付款的制度。没有出现超值、超范围、挪用、占用、自行分解和擅自转拨财政资金的情况。

  数量指标:建立优质青稞原种繁殖基地4760亩,建立优质青稞一级种子田繁殖基地1500亩,生产一级种子119万公斤与二级种子52.5万公斤,培训农牧民452人次

  经济效益:提高种植效率,促进农民增效。项目实施后种植原良种比相同面积相同产量商品青稞可新增收益411.6万元,扣除项目总投入成本160万元,新增纯收益281.6万元。

  社会效益:提高良种覆盖率,缩短生产上青稞良种更换周期。项目实施可提高我区青稞良种覆盖率,缩短生产上青稞良种更换周期,缓解我区青稞生产良种供应率不足,生产上以粮代种、良种不良的现状,提高我区青稞粮食单产和总产。

  生态效益:项目运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增加农家肥施用,减少化肥投入,改良土壤生态。

  项目绩效目标已按项目任务书足额完成。经费开支存在一点滞后。下一步改进措施:剩余部分经费拟用于尾款结算和转接后续项目正常开支。后续项目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对应时间节点开支项目经费

  2018年我院结合自治区农牧科技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上灵活遴选,大胆创新,使一批农牧民脱颖而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技术力量。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推进我区农牧民培训工作,认真开展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工作,现将2018年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资金绩效自评情况如下:

  根据区财政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下达全区2018年第二批农牧民培训计划的通知》(社发〔2018〕50号)要求,我院承担2018年计划在6个地市14个县培训农牧民4500人次,培训经费130万元。一是在集中办班开展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培训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员,参训人员来自全区村级兽医100人;二是进村办班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深入市林周县,山南市错那、洛扎、乃东、扎囊、隆子五个县,日喀则市拉孜县,那曲市申扎、尼玛两个县,阿里地区改则、日土两个县,昌都市边坝、察雅、丁青三个县,林芝市米林县,共计14个县培训人数4500人次。

  我院为了充分开展好2018年度的农牧民科技实用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文化知识和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村进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实际出发,结合培训点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并从我区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牧科技培训方式。一是请各科领域的专家在集中培训;二是邀请专家到县里,到农户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做到增收培训与实现农民增收相结合,增收培训与实际转移农民相结合。

  根据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下达全区2018年第二批农牧民培训资金的通知》文件,(藏财农指[2018]45号),于2018年8月1日下达我院于2018年第二批农牧民培训资金130万元,其中110万用于农牧民实用技能下县就近培训,20万用于集中培训动物疫病防治员培训。

  截止2018年年底,已落实130万元培训经费,其中下县培训经费已使用110万的资金,经费使用率达84%,动物疫病防治员培训20万元中,已使用12.5万元,经费使用率达62.5%,培训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

  通过培训,农牧民群众在认识科技、了解科技的同时,更好地学习了科技知识,掌握了劳动技能和生产本领,并通过学习,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通过科技增产增效增收作用的发挥,坚定了群众的科学信念,接受、学习、掌握和使用科技意识明显增强。

  培训活动普及了现代农牧业科学知识,转变了农牧民的生产经营观念,培育起了群众的市场意识与产品意识。通过观摩、参观活动,使农牧民群众亲眼看到并深刻地认识到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巨大作用,增强了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区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区域农牧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带动了区域农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经调查,培训后的农牧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接受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速度快,效果好。

  针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牧业的生产技术与劳动技能需要,立足各地特色农牧业发展需求,精心安排培训内容,是我院农牧民科技培训的又一大特色和亮点,并通过特色产业相关技能培训,在区域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农牧业特色产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了区域特色农牧业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农牧民通过科技的应用增收更为显著。

  根据农牧民技术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为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培训过程中,我院针对性地制定了农牧民技术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并在培训内容上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除必须掌握的科学知识、生产致富技能外,还专程举办了培训组织方法、培训与服务方法等讲座,并组织他们到各地进行一系列考察、交流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技能、弥补了技术缺位,增强了其基层服务“三农”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意识和综合能力。

  (一)由于我区参训农牧民文化、年龄等参差不齐,按受能力、兴趣、爱好各异,培训效果难以整体提高,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

  (二)由于目前我区的农牧民培训工作是政府主导和组织的,而非农牧民自愿的要求,因此,培训类型、内容与形式上与农牧民的意愿存在一定的距离,致使农牧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自2013年全区取消了农牧民参与科技培训的误工补贴,农牧民群众参加培训的消极心理上升。

  (三)我院农牧民培训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部分农民对我院培训的情况不了解,在培训内容上还需要多深入田间地头,多咨询群众关心的技术和技能。

  (四)部分农民在生产中还严重依赖传统和经验,接受现代农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

  (五)部分农民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当前我区许多农民对“要我培训与我要培训”观念模糊,参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在教学方式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

  2018年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安排我院的扶贫专项《西藏农作物科技创新基地灌溉自动化智慧水利项目》(藏财农指[2018]91号)项目资金654.08万元,于2018年12月份到位。此项目主要为基建项目,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改善西藏农牧业科技创新基地传统灌溉模式,实施项目自动化节水灌溉技术,设计节水灌溉面积1487.28亩,节水灌溉方式为滴灌和喷灌。共分为7个系统,其中滴罐工程涉及2个系统,灌溉面积405.53亩;喷灌工程设计5个系统,分为固定式喷灌和喷灌机喷灌,灌溉面积总计1081.75亩。水源部分,新建沉砂池2座,每座占地300平方米。新建扬水泵站2座。新建梯田供水管线km等。

  此项目作为基建项目,位于市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由于项目指标文件于2018年12月下达,故来不及办理项目相关建设方面的手续,如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实施方案、项目招投标程序等,以致于2018年年底项目资金未产生拨付费用,项目因未开工建设,也未产生已完成的或部分完成的绩效指标,故无法进行项目绩效自评。

  项目于2019年3月7日完成招投标工作,目前施工单位已进场,2019年按既定时效完成各项绩效指标。

  2018年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财政安排我院财政涉农重大专项1,800.00万元,主要有以下五个项目: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青稞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研究》项目

  (一)专项资金基本情况:专项资金名称、设立依据情况、实施主体、资金总额及主要内容。

  专项资金名称:农业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青稞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研究

  设立依据情况:该项目申请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的布局,符合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战略任务。也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布局—隶属于重点安排的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之生物技术和10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之农业生物遗传改良的双重范畴。也是西藏财政厅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内容之一。西藏自治区财政厅2018年2月14日《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2018年自治区本级农口部门预算的批复》藏财农【2018】23号,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2018年3月7日《区农科院关于下达院系统2018年预算指标的通知》藏农科字【2018】17号。

  主要内容:该项目以青稞基因组学、种质资源评价鉴定为基础,重点围绕西藏青稞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利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的原理及相关技术,筛选青稞抗旱种质资源,建立青稞抗旱代谢数据库,开展青稞抗旱群体重测序、转录组测序以及定位青稞抗旱候选基因与功能验证。

  (1)青稞抗旱材料筛选:以西藏青稞种质资源为材料,筛选青稞旱敏感材料、抗旱材料和过渡型材料。

  (2)构建青稞抗旱代谢数据库:基于MIM-EPI全扫、解谱、标准品等手段建立青稞抗旱代谢组数据库,包括青稞旱胁迫相关主要通路及相关通路的初生、次生代谢物以及激素,为青稞干旱逆境适应性研究建立首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代谢物数据库。

  (3)青稞抗旱群体重测序、转录组测序以及青稞抗旱候选基因定位与功能验证:250份群体材料重测序,旱敏感、抗旱各2份材料不同时空条件下转录组测序。基于“代谢组—基因组—转录组”的代谢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GWAS),开展青稞旱胁迫相关候选结构基因、候选调控基因定位,重构及解析青稞旱胁迫下信号传导以及基因调控网络中核心抗旱代谢通路。

  (二)专项资金年度预算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设定情况(包括预期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指标、标准等)。

  项目围绕西藏青稞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利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的原理及相关技术,筛选青稞抗旱种质资源,建立青稞抗旱代谢数据库,开展青稞抗旱群体重测序、转录组测序以及定位青稞抗旱候选基因与功能验证。建立青稞抗旱代谢组数据库1个,筛选出抗旱相关候选基因20个,构建2-3个青稞抗旱调控网络,发表论文3-5篇。

  2018年1月-2018年3月,完成青稞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筛选出抗旱性能稳定的材料,完成青稞材料的取样;选择样品采集点、确定方案,完成耗材购置。

  2018年4月-2018年6月,建立青稞抗旱代谢组数据库;完成样品采集及实验室测定及高通量数据分析;完成样本的建库和测序,得到基本原始数据。

  2018年7月-2018年10月,青稞代谢组、基因组、转录组数据的深入挖掘,青稞抗旱候选基因定位与功能验证;进行数据分析及研究结果整理。

  筛选青稞抗旱种质资源,建立青稞抗旱代谢数据库,开展青稞抗旱群体重测序、转录组测序以及定位青稞抗旱候选基因与功能验证。建立青稞抗旱代谢组数据库1个,筛选出抗旱相关候选基因20个,构建2-3个青稞抗旱调控网络,发表论文3-5篇。

  根据《国家(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课题)任务书》确认“农业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青稞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研究”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批复数450.00万元,其中专项经费450.00万元,自筹经费0.00万元。预算无调整。

  截止2018年12月31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收到专项经费450.0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00%。

  截止2019年04月30日,该项目专项经费账面累计支出441.94万元。

  截至2019年04月30日,该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批复数450.00万元,支出441.94万元,结余8.06万元,结余比例1.79%。项目专项经费应付未付支出为0.00万元。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制订了包括《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财务报销规定》等财务管理规定。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目前人员配置及人员素质能满足项目核算的需要。

  数量指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完成234份青稞群体材料进行重测序,对旱敏感、抗旱各2份材料不同时空条件下(不同时间点)转录组测序。基于“代谢组—基因组—转录组”的代谢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GWAS),开展了青稞旱胁迫相关候选结构基因、候选调控基因定位,重构及解析青稞旱胁迫下信号传导以及基因调控网络中核心抗旱代谢通路。建立了青稞抗旱代谢组数据库1个,筛选了出抗旱相关候选基因27个,构建了青稞抗旱调控网络2个,并已发表论文4篇。

  质量指标:本研究筛选出的青稞抗旱种质资源材料提供给青稞育种团队作为亲本,用于杂交育种组合配置,育种团队满意度80%以上,建立的青稞抗旱代谢数据库准确度达99%,筛选出抗旱相关候选基因质量95%以上,发表了SCI高水平论文1篇。

  时效指标:项目计划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完成,于2019年3月申请了延期,项目延期至2019年6月,主管部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通过审批(主要原因财务审计与文章发表需要)。已于2019年6月17日通过自治区农科院组织的专家验收。

  成本指标:项目成本专项经费预算450.00万元,累计支出441.94万元,成本没有超出预算。

  经济效益:本研究为原创性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点重点在青稞基因组、种质筛选及新种质创制、重要功能基因发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筛选和创新的种质正逐步用于育种利用,现有直接经济效益有限。

  社会效益:该项目的研究任务和方向抓住和突出了青稞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基因测序、功能基因挖掘和分子标记与定位等创新重点,并已经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和有力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成果。

  可持续影响:该项目支持研究计划具有连续性,是有效产出科研成果的最关键因素。项目筛选出的材料,克隆的基因以及进一步开发的标记,将对青稞遗传育种产生可持续性的影响。

  为青稞育种团队提供筛选的抗旱材料作为亲本,用于杂交育种组合配置,育种团队满意度80%以上。

  项目原计划于2018年12月进行验收,因撰写发表的论文等成果没有出刊,财务审计也需要时间,特意申请延期至2019年6月。已于2019年6月17日通过自治区农科院组织的专家验收。

  本研究为原创性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点重点在青稞基因组、种质筛选及新种质创制、重要功能基因发掘以及抗旱机理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筛选和创新的种质正逐步用于育种利用,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研究结果文章发表后可以公开。

  在已开展的青稞抗旱胁迫下基因表达研究中,克隆的基因有待于进一步功能验证。后期需要项目继续投入,构建青稞抗盐碱代谢数据库、群体重测序、转录组测序以及定位抗盐碱候选基因与功能验证;构建青稞抗寒代谢数据库、群体重测序、转录组测序以及定位抗寒候选基因与功能验证等。

  西藏的青稞种质资源在我国乃至世界上不论从独特性,还是丰富度,极为明显,在大麦青稞学术界极为关注,影响很大。“青稞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研究”项目的研究任务和方向抓住和突出了青稞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基因测序、功能基因挖掘和分子标记与定位等创新重点,并已经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和有力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成果。“青稞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研究”项目支持研究计划具有连续性,是有效产出科研成果的最关键因素。

  项目实施主持人负责制:根据项目任务书确定的目标和研究内容,项目主持人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层层分解,实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资金管理,保证项目研究的先进性、工作的整体性。

  建立自我考评机制:项目每年年底召开工作总结会议。总结年内工作开展、任务完成情况的同时,通过会议的座谈和考核,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优化技术和方案。

  建立项目组财务绩效档案,一个月或一个工作阶段记录一次,同时计录项目组各人员的参加工作时间、完成工作情况、工作量、论文质量、篇数、新发现、创新点。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研究》项目

  根据西藏自治区财政厅文件《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下达2018年财政收支预算的通知》(藏财预指[2018]1号)及《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2018年自治区本级农口部门预算的批复》(藏财农[2018]23号)文件批复,《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研究》(XZNKY-2018-C-031)总资金为300.00万元,《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研究》项目任务书经费为300.00万元,到位率100%;项目支出234.78万元,占总经费的78.26%。

  绩效目标:建立牦牛全蛋白单克隆抗体库1个;构建牦牛抗体芯片;发表论文3篇以上;完成影响产肉性能的功能基因并进行关联性分析验证,并为育种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绩效完成情况:项目以牦牛为研究对象,黄牛为比对牛种,采用牦牛肌肉全蛋白提取及白免疫建库技术,对牦牛和黄牛的肌肉组织开展了抗体库研究,得到了牦牛肌肉相关的6500个单克隆抗体,覆盖蛋白组2500~3000个蛋白质,构成牦牛肌肉单抗库;采用单克隆抗体菌株培养及Western Blot质量鉴定等方法,对牦牛肌肉组织开展了高通量抗体组芯片定制的研究,得到了涵盖6500个目标抗体的牦牛肌肉抗体组芯片,提供了第一个可以高通量、高重复性、高灵敏度检测牦牛肌肉组织内源蛋白表达调控情况的通用性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平台;采用NGS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对牦牛和黄牛肌肉组织开展了mRNA数据分析及差异蛋白调控因子验证等工作,得到了跟与黄牛显著差异的15个牦牛肌肉相关蛋白因子,包括F1N690、F1MLB8、P00829、F1MLX6、F1MGE7、Q0VCY0、E1BE25、P00423、G3N3C9 F1MRX5、A6QP89、F1N690 P22439、P19858、F1MR86、F1MCK2、Q0VCY0和13个相关功能基因TNF、CLDN1、ATF7IP、C1QC、CFH、SERPINA1、F13A1、PRF1、TRBC、HLA、RGS11、CD8B、CD8A。蛋白因子均已通过WB验证,而基因也已经过qPCR验证;撰写论文4篇,其中已发表论文3篇,1篇待投。2019年7月5日,受区财政厅委托,区农牧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通过审阅项目验收材料、听取汇报、质询答疑,形成意见为项目完成了实施内容和考核指标,资金使用合理,同意通过验收。

  本研究为基础性研究,项目实施期内未直接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抗体库建立及抗体芯片的制作,为后续基因研究工作提供数据库和检测芯片,芯片知识产权可转化,后期经济效益显著。对牦牛种质资源进行保护,长期保存牦牛资源的多样性,避免遗传资源的消失,也是将来培育新品种的重要基因资源。通过对牦牛种质保护和基因研究,提高西藏牦牛分子研究以及前沿科学研究影响力得以提高,科研平台条件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及操作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借助“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吸引了国内相关牦牛研究人员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极大了提高了公众的服务范围,增强了农牧民科学养殖的意识,加强了科研单位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

  该项目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西藏自治区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有关农牧业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等明确的种质创新方向和需求。

  在该项目立项之前,于2017年8月30日,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委托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研究”项目进行了论证,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建议尽快启动。

  西藏自治区财政厅文件《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下达2018年财政收支预算的通知》(藏财预指[2018]1号)及《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2018年自治区本级农口部门预算的批复》(藏财农[2018]23号)批复,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科目代码:2130135)项目资金为300.00万元,专项用于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课题研究。

  2018年3月10日,项目主持人与项目承担单位、承担单位科研管科负责人、财务科负责人签订了《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研究》(项目任务书编号:XZNKY-2018-C-031)任务合同书,并进行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工作。

  截止2018年12月31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收到专项经费450.0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00%。

  截止2018年12月31日,该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数450.00万元,账面累计支出347.55万元。

  截止2018年12月31日,该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批复数450.00万元,结余102.45万元,结余比例22.77%。

  专项经费后续使用情况,与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检测合同,合同价款为306.00万元,已支付213.39万元,待出具结题报告及分析结果时支付尾款。

  项目资金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项目管理单位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资金收付管理流程,财务科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对各类拨款凭证、报销凭证及其附件进行全面规范审核报销,做到专款专用,按进度拨付,用前有规划,用后有监察。根据项目任务书设置会计科目,做到核算内容和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资金支付的相关原始凭单及报表能及时转交记账人员保管,记账人员全面核对后按日及时登录账务;相关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都按规定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数量指标:绘制包含95%以上的基因组序列和99%的基因;培养嵩草基因测序技术骨干2名;开展216份嵩草群体基因学研究;申报专利1项;撰写论文3篇。

  质量指标:通过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定,测定的嵩草基因包含95%以上的基因组序列和99%的基因。

  时效指标:在2018年7月完成嵩草样品采集;12月嵩草基因组测序及群体遗传学研究。

  成本指标:截止2018年12月31日,在完成项目各项任务的同时,在项目实施期内完成各项任务,支出347.55万元。

  经济效益:本项目属于基础性研究科研项目,目前还没有凸显出经济效益,但长远经济效益明显。

  社会效益:有利于对西藏天然草地主要优势种嵩草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西藏天然草地结构调整,社会效益明显。

  生态效益:本研究对促进西藏高寒草地生态建设、改良天然草地、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生态效益显著。

  可持续影响:通过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天然草地植被改善,提高天然草地优势种嵩草属牧草品质,在中期有可持续影响。

  (三)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天然草地中的优势种嵩草品质,项目区农牧民对本项目满意。

  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截止2018年12月31日,支出347.55万元,剩余经费102.45万元,主要由于测试化验费有92.61万元应付未付,在测试化验公司未完成签订合同目标任务时,不预拨付。

  下一步改进措施:剩余经费主要用于已签订合同中第三次测试化验费用、论文发表版面费、劳务费及嵩草采集、资料装订费、专利、专著出版的支付,计划剩余经费计划在2019年7月31前全部支出。

  本项目符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特色产业开发有关发展规划要求,符合自治区“十三五”规划要求,符合项目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牧区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牧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西部大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建设方针,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自治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西藏草业发展规划。自十九大召开以来,本项目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裸裂尻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项目

  设立依据情况:该项目申请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布局,符合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是收集保存利用国家战略资源和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需求,同时进行西藏特有鱼类裸裂尻鱼种质资源保护将为西藏的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提供重要的技术和资源支持。西藏自治区财政厅2018年2月14日《西藏种族财政厅关于2018年自治区本级农口部门预算的批复》藏财农【2018】23号,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2018年3月7日《区农科院关于下达院系统2018年预算指标的通知》藏农科字【2018】17号。

  项目实施单位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水产科学研究所,主要研究内容是:一是进行裸裂尻鱼的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通过技术手段分析阐明裸裂尻鱼的高原适应性进化关系及基因组的内在结构,建立系统的裸裂尻基因组以及遗传资源综合数据库,并进行开源共享,为下一步生物学、资源保护和遗传学等研究提供重要支撑。二是进行重测序研究,收集不同河流裸裂尻种质资源,采用重测序手段对基因组尺度进行评估,对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全面了解西藏地区裸裂尻种质资源自然遗传变异“家底”。

  (包括预期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指标、标准等)。

  (2)获得裸裂尻基因组注释及功能注释信息,基因区覆盖率大于95%,标记开发不少于5000个;

  (3)完成60个样本重测序(5×测序深度,400G数据量),弄清裸裂尻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

  2018年12月份到位资金300.00万元,本项目资金全部到位。本项目执行年限为1年,现已使用296.38万元,占全部经费的98.79%

  项目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良好,无违反财务管理情况发生。项目资金支出和原定用途、预算批复用途相符,支出符合国家法规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格确保项目保质保量进行。

  数量指标:完成裸裂尻组装Contig N50 在250k左右,基因覆盖率大于90%;Scaffold N50 大于1.0Mb。达到了预期规定指标;获得裸裂尻基因组注释及功能注释信息,基因区覆盖率大于95%;标记开发基因大于5000个,已完成预期目标;在同领域顶级期刊《水生生物学报》、《动物营养学报》等期刊发表文章4篇,已完成预期目标。

  质量指标:完成了60个样本重测序(10×测序深度,800G数据量),通过重测序分析,阐述了裸裂尻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完成预期目标。

  时效指标:项目下达后,本项目组严格按照任务中的项目实施进度要求执行。并及时进行资金的拨付,现阶段已完成审计工作,下一步将进行项目验收。

  成本指标:项目总经费300.00万元,成本指标小于等于300.00万元。

  社会效益:系统开展裸裂尻全基因组图谱构建,为裸裂尻种质资源保护与高原适应性基础研究奠定基础。本项目培养了一支由西藏农科院水产所、武汉理工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核心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刘海平、牟振波、肖世俊、周朝伟、袁晓辉等。

  可持续影响:从分子水平上对裸裂尻鱼高原适应性进行了解析,对促进西藏裂腹鱼研究和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重复利用价值。

  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听取项目组成员的意见及建议,并及时作出调整,并前后派5名科技人员前往合作公司(诺禾致源)参观学习生物信息学相关内容,切实做到相关科研人员满意。

  本项目已完成了预期目标,但因数据量大,部分数据还在分析总结中,待分析完成后准备冲击影响因子较高学术论文。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藏光核桃资源高原适应性功能基因挖掘与利用》项目

  设立依据情况:该项目申请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布局,符合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是收集保存利用国家战略资源和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需求,同时收集利用的光核桃资源将为西藏的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提供重要的技术和资源支持。西藏自治区财政厅2018年2月14日《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2018年自治区本级农口部门预算的批复》藏财农【2018】23号,本项目实施年限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项目总经费300.00万元。

  项目实施单位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主要研究内容是:发掘优异资源,提出光核桃资源利用的创新模式,提出光核桃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配套技术和模式。检测光核桃特异代谢物,构建光核桃核心代谢通路,揭示光核桃适应高原的分子机制,辅助光核桃遗传改良和资源开发利用。

  (包括预期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指标、标准等)。

  (1)对光核桃资源数量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发掘优异资源30份;提出光核桃资源利用的创新模式1个,提出光核桃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配套技术和模式1个。

  (2)检测光核桃特异代谢物,构建光核桃核心代谢通路,揭示光核桃适应高原的分子机制,辅助光核桃遗传改良和资源开发利用。

  (3)撰写或发表SCI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2-3篇,一般研究论文3-4篇。

  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2018年12月份到位资金300.00万元,本项目资金全部到位。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本项目执行年限为1年,现已使用297.94万元,占全部经费的99.31%。

  项目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良好,无违反财务管理情况发生。项目资金支出和原定用途、预算批复用途相符,支出符合国家法规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格确保项目保质保量进行。

  数量指标:完成西藏光核桃资源数量与分布情况调查,发掘优异资源30余份,并采集了枝条和种子,已保存到试验地。并将光核桃作为砧木、杂交亲本等用于日常的科研工作中。与预期完成情况相比,已完成西藏光核桃资源数量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利用了光核桃野生资源;完成西藏光核桃转录组重测序及60个样本的转录组+代谢组的分析工作,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揭示光核桃适应高原的分子机制,辅助光核桃遗传改良和资源开发利用,已完成预期目标;已经采集西藏光核桃样本195份,并进行了果实品质分析及叶片果实取样。已全部完成送样,部分完成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工作,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的代谢分析,检测到493个代谢物,60个组合中差异显著代谢物数目为6911个,其中上调代谢物的数目3932个,下调代谢物数目2971个。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了注释,共检测有差异代谢物493个。完成西藏光核桃转录组重测序及60个样本的转录组+代谢组的分析工作,已完成预期目标;共撰写论文5篇。中文研究论文2篇,其中“广泛靶向代谢组转录组技术对光核桃的品质研究”接收。英文文章3篇,“Male sterility in wild Prunusmira: identifying potential flower and leaf metabolite biomarkers”、“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metabolites mediating bird’s selective feeding in Prunusmira flowers”其中1篇已被接收,已完成预期目标。

  质量指标:开展了光核桃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对西藏光核桃资源数量与分布进行调查、收集历史数据和现状,对光核桃资源进行收集和评价,发掘优异资源,提出了光核桃资源利用的新方法新思路;在光核桃功能基因组的挖掘与利用方面,利用创新的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结合转录组数据和传统表型性状,系统性开展光核桃的代谢遗传机制、代谢与基因表达模式和复杂性状的交互功能基因组研究,系统的揭示光核桃高原适应分子机制,为光核桃分子育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基本完成预期目标。

  时效指标:项目下达后,本项目组严格按照任务中的项目实施进度要求执行。并及时进行资金的拨付,现阶段已完成审计工作,下一步将进行项目验收。

  成本指标:项目总经费300.00万元,成本指标小于等于300.00万元。

  社会效益:开展光核桃适应性研究,提高了光核桃基础研究能力,获得大量光核桃基因组学及代谢组学数据,为光核桃基础研究奠定基础。本项目解决7名工人就业,为两名在读研究生实习岗位,共计发放劳务费39.48万元。

  可持续影响:从分子水平上对光核桃高原适应性进行了解析,对促进桃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重复利用价值。

  2.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听取项目组成员的意见及建议,并及时作出调整,并前后派4名科技人员前往合作公司(武汉迈特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生物信息学相关内容,切实做到相关科研人员满意。

  本项目已基本完成预期目标,但因数据量大,部分数据还在分析总结中;撰写文章5篇,因投稿周期长,其中2篇已经被接收,3篇还在投稿中。

  (一)后续工作计划:加快数据分析进度和文章投稿进度;做好项目审计工作,按时完成验收。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和建议。合理安排项目组与合作单位科技人员,保证项目按进度执行。

  西藏农口院士专家工作站是经自治区发改委审核通过立项,自治区财政资金支持,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实施,项目投资总金额3982.39万元。

  项目主要内容为:总建筑面积8428.38平方米,其中工作站8419.98平方米,值班室8.1平方米;以及配套建设室外绿化、给排水、电气、道路等附属工程;购置电梯、太阳能集热器、电动伸缩门、变压器等与土建相关联的设备。建设地点拟建于市当巴西路以东,金珠西路以南(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内)。

  预期总目标:1.计划完成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施工及监理招投标、设备招标及相关建设和开工手续。2.计划完成工程主体、设备安装、内外装饰、室外工程等所有建筑安装工程内容,基本达到竣工验收条件。3.按照要求对工程建设进行完善,满足各项相关要求,交付建设单位,正式投入使用。

  阶段性(年度)目标:1.完成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施工及监理招投标、设备招标及相关建设和开工手续。2.计划完成工程主体。

  衡量上述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指标、标准为相关部门审核通过情况、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西藏自治区财政厅2018年下达项目资金预算数4000万元《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2018年自治区本级农口部门预算的批复》(藏财农【2018】23号),于2018年2月份到位。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2018年资金支出为114.6万元,支付率2.88%,资金执行情况较差。因项目付费类手续如施工图审查、地勘等需项目进展稳定、第三方提供材料无差错,多方确定后,再与拨付,致使资金执行情况较差。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厅管理,经实施单位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计财处统一审核,由各分管院领导或主要领导签字同意,报自治区财政厅统一拨付。

  数量指标:新建主体工程,主楼(建筑工程、装饰工程、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强弱电工程、采暖工程、供氧工程),总体(绿化工程、混凝土路面等),设备购置(箱式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等);完成情况分析:因办理工程建设手续有规划、住建等审批程序,较耗时间,致使2018年年底才进行施工、监理招标工作,项目未进行施工。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分析:至2018年年底,全部前期工作完成,进入施工、监理招标阶段,达到预期。

  质量指标:达到建设工程的相关标准,验收合格;完成情况分析:因项目未施工建设,无法进行质量指标测评。

  时效指标:2年;完成情况分析:因项目未进行施工建设,只完成了项目前期工作,时效指标未完成。

  成本指标:4000万元;完成情况分析:实际支出114.6万元,因项目付费类手续如施工图审查、地勘等需项目进展稳定、第三方提供材料无差错,多方确定后,再予以拨付,致使资金未在2018年拨付。

  经济效益: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为西藏农口引进转化应用的技术,提高我院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西藏农业特殊领域产业转型增收,为我区农业重要发展规划争取建设项目的理想投资。完成情况分析:经过院领导及院各部门配合,已联系多个院士、专家,愿意入驻西藏农口院士专家工作站,院士专家对我院农牧业生科技含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社会效益:农口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不仅能借助院士的权威性、话语权、影响力帮助我区争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还能知道、咨询、论证我区重大农业规划方案,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备,为我区农牧业快速、稳步、科学的发展打下基础,开拓道路。完成情况分析:入驻的院士专家对我院农牧业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区农牧业快速、稳步、科学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生态效益:在施工期产生的噪声、扬尘、施工弃渣、施工废水等环境污染源,会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洒水覆盖抑制扬尘、集中处理弃渣等措施,确保污染源随工程施工结束而消失。完成情况分析:项目未施工,未造成生态影响。

  可持续影响:西藏农口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正常的设计使用年限。完成情况分析:项目未建设完成,暂无可持续影响。

  指标值:服务对象(院士专家满意度)≥80%。完成情况分析:已入驻的院士专家对此项目的各项都非常满意,但是项目未建设完成,服务满意度无法测评。

  项目前期的手续办理中,因规划、建设手续繁杂,引起一系列的手续搁置,时间过长。导致迟迟不能进行项目施工、监理招标工作。

  经院领导和相关部门多次协调下,以及手续办理人员的加紧工作下,于2018年年底完成全部前期工作,进入项目施工、监理招标工作。

  下一步需进一步加强参建各单位及行政主管单位、部门的联系,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情况下,使项目施工建设提上日程,缩短工期,促使改项目早日投入使用。

  绩效自评结果将经过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传阅,积极反思,加强管理,加快落实,加紧推动项目建设工作。

  招标工作加紧完成,并尽快进行项目开工建设手续的办理。项目施工阶段,工期合理安排,尽量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情况下,使项目施工建设提上日程,缩短工。

地址:AG娱乐永久网址【363050.com】  电话:363050.com 手机:363050.com
Copyright © 2012-2025 AG娱乐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